儿童必看经典红书

你说现在的小孩儿,故事多得是,声光电,唰一下就出来了。屏幕一划拉,啥都有。可这些经典红书里的东西,不一样。它不是那种看一遍乐呵一下就过去了的。它扎根儿,往你心里头扎根儿!讲刘胡兰,不是干巴巴说牺牲了,是那个小姑娘,多倔啊,眼睛里闪着光,面对敌人,硬是一步不退!那画面感,一下子就抓住了。你跟着揪心,跟着佩服,甚至有点儿怕,可更多的,是那种“哎呀,原来人可以这样!”的震动。你看那些故事里的人物,一个个活生生的,有血有肉,不是完美无缺的“高大全”,他们也会犹豫,也会累,但到了关键时候,那股子劲儿就上来了。这份儿真实,这份儿力量,我觉得是现在很多故事里找不到的。

就说长征吧。现在课本里提一提,可能就几行字,或者纪录片放一段。可小时候看的那些故事集,《金色的鱼钩》啊,《丰碑》啊,我的天!那真是用命走出来的路!不是数字,不是地图上的线,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,怎么饿着肚子,穿着破草鞋,翻雪山过草地。你看《金色的鱼钩》里那个老班长,怎么宁可自己饿死,也要把那条鱼留给病号。这种傻劲儿,这种无私,现在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……“傻”?可那会儿,它就让你眼窝子发热,觉得这就是英雄啊!这就是我们从哪儿来的啊!长征,它不仅仅是历史,它是一种精神的淬炼。它告诉你,人在绝境里,能爆发出怎样的能量;为了一个信念,能付出怎样的代价。这些东西,太硬核了,也太宝贵了。

儿童必看经典红书

再比如雷锋的故事。有人会觉得那是宣传,离现在的生活远了。可你剥开那些后来附加的东西,看看最原始的故事,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战士,是怎么一点一滴地去帮助别人,怎么在平凡岗位上做到极致。那股子“螺丝钉精神”,那种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热情。你想想,我们现在强调契约精神,讲究个人价值实现,没错,这些都很重要。但如果一个孩子心里完全没有那种为“大我”牺牲、奉献一点点“小我”的概念,会不会也缺了点什么?雷锋的故事,就是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,让你看到,原来人还可以这样活着,这样找到自己的价值。不是为了交换,不是为了回报,就是觉得这样做是对的,应该的。这种朴素的情感和行为逻辑,对于正在形成价值观的孩子来说,像是一股清泉,能洗去不少浮躁的东西。

当然,有人可能说,现在不一样了,讲这些是不是有点儿老掉牙?或者太沉重?嗨,话不能这么说!你想想,我们现在衣食无忧,日子好过了,可这些好日子是天上掉下来的吗?不是!是一代代人拼了命干出来的!读这些经典红书,不是要你回到那个时代,不是要你吃同样的苦,而是要你知道,我们民族走到今天,靠的是什么?靠的是那种不服输的劲儿,那种为了大家舍小家的精神,那种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。这些东西,你现在从哪儿学去?学校里讲道理,大人说教,都不如一个故事来得透彻,来得打动人心。

想想董存瑞炸碉堡,小时候看,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!觉得那真是了不起啊!现在想想,那是一瞬间的选择,是把自己的生命,完全、彻底地交给了目标。这种勇气,不是说你以后也要去炸碉堡,而是当你在生活里遇到难事儿,想退缩的时候,脑子里会不会闪过这些画面?会不会觉得,他们那么难都挺过来了,我这点儿事儿算啥?这种无形的力量,是这些故事藏在骨子里的。它塑造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认知,更是一种面对困难的态度,一种责任感,一种知晓来处的清醒。

而且,这些书的语言,虽然有些现在看起来不那么“潮”,但很多是那个时代白话文的精品,朴实有力,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泥土味儿。读起来,不仅仅是故事,也是一种语言的熏陶。有些句子,你读一遍,可能记不住具体的词儿,但里头那股子劲儿,那种排山倒海的气势,或者那种细腻入微的情感,就是能留在你心里。比如描写解放军战士怎么和老百姓同甘共苦,怎么秋毫无犯,那些细节,现在看起来,可能有点儿“理想化”?但它确实塑造了一代人对“自己人”的认知,对“军队”的信任。这种信任感,不是凭空来的。

我觉得,让儿童必看这些经典红书,不是搞什么强制灌输,而是提供一种可能性,一种看见不同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高度的可能性。让孩子知道,在这片土地上,曾经发生过那样惊心动魄的故事,有过那样一群了不起的人。他们的付出,才有了我们的现在。这不是光荣榜式的膜拜,而是一种深深的联结,一种认同感的建立。它告诉孩子,你是谁,你从哪里来,你的根在哪里。在一个全球化、信息爆炸的时代,知道“我是谁”变得尤为重要。

当然,给孩子读这些书,大人是要花点心思的。有些历史背景,得稍微解释一下。有些故事里的斗争残酷性,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进行引导。这不是简单地把书丢给孩子,而是大人陪着一起读,一起聊,回答孩子可能冒出来的稀奇古怪的问题。这是一个亲子共读的过程,也是一个传承精神的过程。

所以啊,别让那些老旧的纸张,只躺在书架上积灰。拿出来,给孩子翻翻。也许故事的语言有点儿旧了,也许有些情节需要大人稍微解释一下当时的背景。但里头那股子精气神儿,那份儿沉甸甸的力量,是不会过时的。它是我们民族记忆里,最亮的那抹红。让孩子从小就看看这抹红,知道根在哪儿,往哪儿长,我觉得,太有必要了。这真是我心里,觉得儿童必看的,那些经典红书。它们是种子,在孩子心里种下关于勇敢、关于奉献、关于国家、关于“我们”的概念。等到风吹雨打的时候,也许这些种子,就能生根发芽,长出抵御风雨的力量来。不信你试试看?那些看似遥远的故事,或许就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点亮孩子眼中的光。

本文由用户 好好学习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365yunshebao.com/book/4045.html

(0)
好好学习好好学习

相关推荐

  • 艾青诗选必读篇目

    说起艾青啊,脑子里立刻就蹦出来那几个词:土地、苦难、太阳、还有那股子直愣愣、热腾腾的劲儿。不是那种咬文嚼字,玩儿技巧的诗人,他更像是大地上长出来的一棵树,或者说,他就是那片土地本身…

    2025年5月4日
    03
  • 四下必读书目有哪些

    在网上搜罗了一圈,版本还挺多的,教育部统编版、人教版、苏教版等等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不过还好,大部分推荐的书目都大同小异,我把出现频率比较高的,以及我自己觉得不错的书都列了出来,准备…

    2025年3月15日
    03
  • 初中必读的课外书籍

    说起初中啊,那真是个一言难尽的年纪,半大不大的,心里乱糟糟的,好像身体里住着个野小子,总想往外闯,又有点儿迷茫。那时候,课本里那些方块字,怎么看怎么觉得板正,有时候像堵墙,有时候像…

    2025年5月14日
    00
  • 初中必读和选读书目

    必读书目部分,这些作品都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,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文学基础,提升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。 首先推荐的是四大名著:《西游记》《红楼梦》《三国演义》《水浒传》。它们是…

    2025年4月27日
    02
  • 九年级上册必读书目深度解读及阅读指南

    初三,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学年,学习压力逐渐增大。但即便如此,我们也不能放弃阅读,尤其是对九年级上册必读书目的研读。这些经典作品不仅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,更能陶冶情操,丰富人生阅历。…

    2025年3月6日
    00
  • 初三学生作文书推荐

    一、提升写作技巧类 这类型的书籍注重培养写作的基本功,讲解各种写作技巧和方法,非常适合基础薄弱的同学。 1.《满分作文是这样炼成的》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范文,而是从审题、立意、选材…

    2025年2月6日
    06
  • 课外书推荐四年级

    一、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奇幻冒险类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,奇幻冒险类书籍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,带领他们进入一个充满魔法和冒险的世界。 1.《查理和巧克力工厂》:这本书讲…

    2025年2月3日
    00
  • 八年级上册必看的书

    说起八年级,脑子里瞬间跳出各种画面:课桌上堆得小山高的书,突然冒出来的青春痘,还有,那种夹在童年和少年之间,有点儿不上不下的奇妙劲儿。学习难度突然飙升,好像一夜之间所有科目都变了个…

    2025年5月6日
    01
  • 有哪些大数据的书籍推荐

    先说入门吧,如果完全是零基础,那本《大数据之路:阿里巴巴大数据实践》,我觉得是绕不过去的。别被“阿里巴巴”吓到,它其实挺接地气的,把阿里内部怎么玩转大数据的那些事儿,掰开了揉碎了讲…

    2025年8月14日
    00
  • 初一必看书籍必读书目

    这儿不是给你们列啥“必背书单”,更不是说这些书看了就保准你成绩噌噌往上冒(虽然多多少少肯定有益),这只是我真心觉得,你在初一这个档口,瞧瞧这些书,绝对不亏。甚至可以说,没看?哎呀,…

    2025年5月6日
    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