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年级课内必读书目

我们家那小子,二年级,正是狗都嫌弃的年纪。精力旺盛,脑袋瓜子一天到晚不知道琢磨啥,但你让他老老实实坐那儿,捧本书,那叫一个难。你说那些必读书目,像是《小蝌蚪找妈妈》、《狼来了》、《司马光砸缸》,还有些寓言故事,什么《揠苗助长》啊,《亡羊补牢》啊,哪本不是讲了几十年的老故事?我们小时候看,现在他们还在看。你说传承?嗯,这词儿听着挺好,但也得想想,这么多年过去,世界都翻了多少个跟头了,这些故事,对现在的孩子来说,真的还能像当年那样,一听就入心入肺,真懂了里头弯弯绕绕的道理?

就拿《狼来了》说吧,你说教孩子别撒谎。道理当然是对的,可你看现在,信息爆炸,真真假假的东西铺天盖地,有时候撒个谎,那叫“善意的谎言”,有时候呢,明明是假话,包装得跟真的一样,骗人眼泪,骗人钱。孩子们每天眼睛里看到的可不只是村口放羊娃和三只狼。他们看到的是屏幕上光怪陆离的世界,是同学之间的小九九,是大人那些你听不懂我听不懂的对话。一个简单的“不能撒谎”,在他们那个小小的脑袋里,可能压根儿和故事里那个喊“狼来了”的小孩对不上号。他们可能觉得,喊狼来了没啥,反正村里人会上来救,大不了挨顿骂。他没法想象那种被全世界抛弃、真正面临危险时的绝望。这种感受,光靠念几遍故事,太难传递了。

二年级课内必读书目

还有《小蝌蚪找妈妈》,这算是启蒙自然常识了吧?讲青蛙的生长过程。挺好的,生命的多样性,变化。可你猜怎么着,我们家小子那天捧着书,指着蝌蚪问我,“妈妈,它长大是不是会变成奥特曼?” 你说气不气?奥特曼!他脑子里全是什么怪兽啊,能量波啊,打打杀杀的。你说《小蝌蚪找妈妈》里的那种温情、那种找寻、那种生命的神奇,怎么跟奥特曼那咣咣乱斗的世界抗衡?不是书不好,是外面的世界太吵太快,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全吸走了,那些安静、慢悠悠、需要琢磨点儿味道的东西,就显得弱势了。

再说说《司马光砸缸》,这故事厉害吧?紧急关头,不慌不乱,急中生智。教育孩子们遇到事儿得动脑子,别傻站着。这挺重要的,真挺重要的。但你也得承认,这故事有点儿……怎么说呢,有点儿戏剧化。砸个缸就能救人?那缸得啥材质的?水有多深?小孩儿多大?他真能砸动?这些“不合逻辑”的地方,现在的小孩儿可精了,逮着就问。你得费劲解释,有时候连自己都说服不了自己。你说,是不是有些书,它的时代烙印太深,深到跟不上现在孩子思考的方式了?

当然,不能一棍子打死。这些书之所以成为“必读”,肯定有它的道理。它们是咱们文化里头最基本的一些东西的载体。那些寓言故事,简单直接,点出一个道理,像个小小的种子,种进孩子心里。那些童话,提供想象力的空间,让他们知道世界可以不止眼前的样子。有些故事,比如《三个和尚》,讲团结,讲协作,这不就是咱们社会最需要的东西吗?孩子们看了,至少脑子里有这个概念。

可问题是,“必读”这两个字,有时候就让事情变了味儿。本来读书应该是件愉快的事儿,像吃颗糖,像做个美梦。可一旦成了“必读”,就像作业了,得完成,得检查,甚至得考试。你看那些孩子,捧着书,眼神儿是飘的,脑袋里可能在想中午吃啥,放学玩啥。家长在旁边催,“认真看!这句讲的啥?”,“回头要写读后感的啊!”得,好好一本书,成了负担。书页翻得沙沙响,但声音好像没进脑子。

我倒是觉得,与其硬性规定“必读”哪些,不如多提供一些选择,拓宽一下书的范围。现在的孩子,接触面广了,兴趣也更广泛。有的孩子对自然科学着迷,你给他看点讲动物植物的书,他能兴奋半天。有的孩子喜欢机器,喜欢建造,你可以找点这方面的绘本。还有的孩子,他的情感发育可能更需要滋养,像那种讲爱的故事,《猜猜我有多爱你》啊,《逃家小兔》啊,那种细腻的感情流淌,可能比硬邦邦的道理更能触动他们。阅读这事儿,得对上孩子的频道,你才能真正把他们拽进书里去。

而且,阅读不光是认字,不光是理解故事。它是一种感觉,一种体验。摸着纸张的那种质感,闻着油墨味儿,看着那些图画,听着你给他念书的声音,或者他自己磕磕巴巴念出来,这整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。那些“必读书目”,如果只是老师让看,家长让看,孩子心里一百个不愿意,那书里的再好的东西也进不去。这就像你硬给一个人塞好吃的,他嘴上嚼着,心里可能在骂娘。

我觉得吧,那些被列为“必读”的书,更像是一个最低标准的推荐清单。它告诉你,这些东西,大概率是对孩子们有益的,是基础中的基础。但它绝不应该成为唯一。家长、老师的作用,不是拿着鞭子赶孩子去看这些书,而是想办法,用点儿智慧,用点儿耐心,去点燃他们对阅读的兴趣。可以从这些“必读”的书入手,但如果孩子实在不感冒,也别强求,赶紧换一本,找到那个能触动他的点。

阅读这事儿,最终拼的是持续性自发性。你让他从小觉得看书是件好玩儿的事儿,是他自己的选择,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,那他就不会排斥。那些“必读书目”,可以是敲门砖,但门开了,里头还有个大大的世界,色彩斑斓,等着他自己去闯,去发现。别让“必读”俩字,框住了孩子们的想象力,也别让它变成一种无聊的负担。那几本书,就安安静静地待在书架上吧,有时候我们翻翻,有时候孩子心血来潮翻翻,有时候晚上睡前念一页。它在那儿,不是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,更像是一个老朋友,偶尔聊聊天,回忆回忆那些简单的、纯粹的故事。就这样,挺好的。

本文由用户 大王 上传分享,若内容存在侵权,请联系我们(点这里联系)处理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365yunshebao.com/book/3984.html

(0)
大王大王

相关推荐

  • 大中华寻宝记图书推荐

    你是否曾幻想过,化身寻宝少年,踏遍祖国山河,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长河中的秘密?《大中华寻宝记》系列就能满足你!这套寓教于乐的漫画丛书,以寻宝故事为线索,将丰富的地理、历史、人文知识融…

    2025年2月8日
    00
  • 中小学推荐书目

    一、小学低年级(1-3年级):培养阅读兴趣,感受文字魅力 这个阶段的孩子刚开始接触阅读,主要以培养阅读兴趣为主,可以选择一些图画精美、故事性强的绘本和童话故事。 绘本推荐:《猜猜我…

    2025年4月4日
    00
  • 八年级必读书籍

    拿到那单子的时候,我心里其实是有点抵触的。必读?听着就像体检,像打卡,像不得不完成的任务。难道阅读不应该是件挺私人的事吗?难道不应该像在杂货店里淘糖果,喜欢哪个拿哪个,咬一口尝尝甜…

    2025年5月27日
    00
  •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推荐

   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。他出身贫寒,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饱受磨难,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。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,保尔…

    2025年2月9日
    00
  • 女人必读的书提升自己

    首先推荐的是关于自我认知与成长的书籍。了解自己,接纳自己,是所有成长的前提。《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》讲述了一个女孩冲破原生家庭的束缚,最终找到自我的故事。作者塔拉·韦斯特弗的经历震撼…

    2025年3月16日
    00
  • 初中生必读什么书

    首先,经典名著是永远不会过时的选择。阅读经典名著,如同与智者对话,与历史同行。我们可以从《西游记》中感受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不畏艰险的奋斗精神;从《红楼梦》中领略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…

    2025年4月14日
    01
  • 单位推荐书模板

    首先,咱们得明确,单位推荐书可不是简单的夸夸群,它需要展现你真实的能力和潜力。一份有力的推荐信,不仅能提升你的竞争力,还能让评委或HR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。 接下来,就是万众期待的模…

    2025年2月7日
    00
  • 《10本提升自我必读书》

    提升自我,是每个人 lifelong journey。阅读,无疑是这段旅程中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。 茫茫书海,如何选择?这里,我精心挑选了10本涵盖不同领域,却都指向自我提升的…

    2025年4月18日
    03
  • 大学生读的书推荐

    人文社科类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、历史和文化,提升人文素养。推荐的第一本是《乡土中国》费孝通先生的这部著作以简洁的语言,深刻地剖析了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,对于理解中国…

    2025年1月25日
    00
  • 必读书目青鸟

    很多人觉得《青鸟》是给孩子看的童话,但在我看来,它更像是一本写给成年人的哲学启示录。书中关于时间、生死、幸福的探讨,值得我们反复咀嚼。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回忆国这一章节。蒂蒂尔和米…

    2025年3月8日
    00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